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万人在线观看农业科学家讲述牡丹故事

       5月29日,新京报乡村频道以直播形式,报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举办的科普活动。直播当日,超过1万观众在线观看和现场参与了科普活动。
       5月29日,新京报乡村频道以直播形式,报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举办的科普活动。活动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牡丹课题组的专家们讲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培育“秾苑国色”、“秾苑新秀”等新品种,调控四季牡丹开花,开发牡丹籽油、牡丹啤酒、牡丹花蕊茶等产品。直播当日,超过1万观众在线观看和现场参与了科普活动。
       在科普现场,牡丹课题组负责人张秀新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人栽培牡丹的历史非常悠久。自唐宋以来,观赏牡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唐宋时期以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很多牡丹诗歌流传至今。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家喻户晓……

 

延庆的基地中,新京报记者采访科研人员。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科学家种花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同样是种花,科学家们种花和普通人种花有何区别?

       随着科技的进步,牡丹育种科学家们对牡丹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张秀新研究员解释,“通过实验技术手段,我们掌握了牡丹花期调控与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关系。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做到让牡丹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时候开花,并且已经产业化。”
       据张秀新研究员介绍,除了育种之外,科学家们还会做野生花卉收集、评价、保护和繁育工作,解决野生种的濒危问题。为此,他们还在北京延庆建设了牡丹种质资源圃,活体保存野生资源,同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

 

牡丹资源展示室内正在开放的鲜花。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记者了解到,在上百亩的延庆基地,种植了上万株牡丹、芍药。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里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同时开展鲜切花等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秀新研究员团队已培育了多种花枝长、颜色艳丽、花型丰富、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适合观赏、食用和药用的牡丹芍药新品种。

牡丹和芍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有一间牡丹芍药资源展示室,展示室展示着观赏、药用、食用等多种用途的牡丹、芍药资源。

 

延庆基地中正在做鲜切花的工作人员。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据介绍,在植物分类中,牡丹和芍药都是芍药科芍药属的植物,但不同种,两者的关系非常接近,事实上,在英文中,芍药是peony,牡丹是Tree peony,也可以译为“木芍药”。
       在今天的园林造景中,牡丹和芍药通常同时种植,两者互相配合,可以延长花期、丰富花型等。
       这间资源展示室也是科普活动中开放的一部分,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来到这里和科学家们互动,听科学家们讲述牡丹的故事,也有成年人慕名而来,欣赏科学家们培育成功的牡丹芍药新品种。
       在资源展示室中,放着许多标着花卉名字的木牌,如“秾璟晓月”等,育种专家告诉记者,团队培育了一系列“秾”系新品种,并将育种家和研究生的名字嵌入,意味着它们包含不同的育种家和研究生的心血。

爱科学的小学生,变成科学小助手

       作为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中国农科院每年会举行一次科普开放日,向公众展示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现科学家们的工作状态,每年也都有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在平时,这些实验室、种质圃等都是不开放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无法参观,事实上,在经过预约后,也可以进入相关的试验田、实验室等进行参观和学习。

 

参加科普开放日的小朋友。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在活动现场,就有一位和牡丹课题组非常熟悉的小学生,在牡丹课题中做了28天的实验,观察促成栽培牡丹“朝阳红”从花苞到盛开的全过程,每天做记录。同时,还会帮助科学家做一些基础的科研工作,如采集花粉、浇水等,成了科学家的“小助手”。

 

展示插花的老师为小朋友留影。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专家表示,牡丹资源展示室,也是一个科普的基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申请,定期到展示室进行观察、学习等。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张树婧 摄影 王巍 王颖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陈荻雁

新京报客户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ivfcaas@caas.cn

传真:010—62146160

电话:010—82109520